侦察飞机能如何评价 如何评价

xfxzc.comc963 17 0

一、如何评价***间谍之桥***这部电影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剧透什么的就不说了,一位美国律师詹姆斯·多诺万在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期间以个人身份去和苏联谈判,首次用一名在美国抓到的苏联间谍在德国换回了一位在苏联境内被俘的美军飞行员。

这是真实的事,是不是觉得挺没意思的?让我们再看看有哪些内涵。首先是这位美军飞行员,有什么来头会让美国政府那么重视?因为他是首架被击落的U2,在这之前所有的飞机的防空武器在U2侦察机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飞的太高了,能在超过20000米的高度对地面进行拍摄。所以那时候等于所有国家的领空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来,又看着它走。

我还记得小时候上政治课听老师说过这段。说是可恶的美国人仗着自己的飞机好,我们的导弹打不到,就一直飞来飞去对我们的领空进行侦察。后来我们终于研究出了自己的导弹,发下了美国飞机,这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了。

U2是被我们的导弹打下来过,不过那是苏联老大哥支援的技术,人家的型号叫S—75。就是打下第一架U2的地对空导弹,我们拿来以后叫红旗-1型导弹。

苏联人抓到美国飞行员和飞机以后很开心,因为可以拆开好好研究到底什么道理能飞那么高。顺便再问一下你家还有什么别样好玩的没有?

美国人迫切想要救回这位同学,除了想保守住技术以外,也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架能在25000米飞行的飞机居然被苏联人打下来了,是他们有了飞的更高的飞机还是有了能打那么高的导弹?还是有别的什么武器?

然而,是冷战期间。大家更加小心翼翼的不能撕破最后一张纸,又各怀鬼胎。所以美国律师多诺万被指定用个人身份去和苏联人谈交换战俘。

这位律师后来被很多人很多书分析,说他根本就是中情局的王牌特工。因为之前没听说过这位,从孤身和苏联人谈判以后又跑去和古巴人谈判(猪猡湾人质)。

电影里的设定就是律师,一位三观极正的保险律师。因为是交换俘虏,所以给了他一个之前为做苏联老间谍做辩护的铺垫。

交换俘虏的地点是格里尼克大桥,这是一座二战结束以后横跨东德西德的桥

而换俘的时间是1960年,第二年正是长达156公里的柏林墙开始建造的日子。谁也没想到这墙一建就是28年。

我们也知道柏林墙,但几乎没有宣传过。编剧很巧妙的在交换人质的时候加了个段子。有个美国小伙为了搭救自己在东德的女朋友,被抓。

戏里的多诺万知道以后坚持要在桥上交换战俘的时候让东德也释放这位美国学生,一换二。

而且他和德国人谈判时的台词是“如果俄国人知道因为是因为你们德国的坚持而终止了这次交换,很难说这位即将获得自由的俄国间谍会不会放弃自己的坚持。”这句话亮了。

二战以后,苏联人和英,美,法把德国一分为二。一半是社会主义阵营,一半是资本主义阵营。

这种割裂在柏林墙正式建立起来之前还是种形式,很多人生活在一边,工作在一边,甚至是父母住在一边,自己住在另一边。然后突然发现某一天开始原本只是地上画了白线的边境拉起了铁丝网,修起了墙。接着就眼睁睁看着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

所以现在把VPN叫做翻墙,柏林墙都倒了……。

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堵墙。所以无法理解对德国人来说它的意义。

换俘的戏在拍的时候有个女人全程参观了拍摄。

这位出生在东德的“铁娘子”,柏林墙开始建造的时候她六岁。从倒塌的那一年开始,一步步走向了德国政坛的巅峰。

没人知道为什么她会去片场,但在叙利亚难民大批涌入欧洲的时候德国是最早站出来接收的。默克尔尽管也因为法国的恐怖袭击而备受压力,被质疑这样公开接收难民会对德国本土带来未知的威胁。

但我知道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28年里一共有180人因为翻越柏林墙被击毙,7万人尝试过用各种办法跨越,到底又多少人成功,不知道。

失去过自由的人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所以从民主德国走出来的默克尔又回到了那堵已经消失的墙前。(待续)

(接上段)

既然是律师,就一定有审判和法庭还有辩护的过程。到底美国人用来交换的那个苏联间谍谁,叫什么,没查到。

不过重要吗?这话不是我说的。片子里那位拿着英国护照的苏联间谍也说了好几遍。这就是编剧的功力了。所有的台词和情节都是从多诺万这个实现完全不知情的保险律师眼中看到的,看似荒谬的情节中,每个人的反映都恰如其分,看的人也会想"这要是我,也肯定这样说"。

对间谍来说不重要的事,对两个处于冷战期间的超级大国来说却很重要。美国人觉得这苏联人虽然窃取了我们的大量情报,但我们一直是宣扬民主和人权的国家,在怎么处置这个人的问题上,对公众和国际社会要有个面上的交待。所以他们找了位在保险界口碑不错的民事律师来做辩护。

苏联人也进行了公开审判,十年还是三十年,我忘记了。总之宣判出来以后坐在地下的人无不站立鼓掌。有没有律师?好像没有。

然而即便是美国人,也觉得这是个过场的任务。冷战期间全国上下都觉得苏联人虎视眈眈的要打来了,这位间谍是该不该死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罪,除了这位多诺万。

汤姆汉克斯又一次在斯皮尔伯格的加持下扮演了个内心强大,意志坚定的英雄。他真的开始接受任务了并且差点翻盘。甚至把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才险险的输掉。

这里面又有个内涵的知识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大概是这样分)英美法系是我告你有罪,我举证,我证明你有罪。大陆法系是我告你有罪你举证,证明自己无罪。所以多诺万在质疑中情局搜查回来的所有证据都是在没有搜查令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这些证据已经被污染,不能作为有罪控诉的物证。然后从法官到中情局到地铁上拿着报纸的路人,看到多诺万的眼神都像看怪物一样。法律的尊严在冷战的背景下哪怕是美国,也不堪一击。

苏联的审判就板上钉钉了,唯一的悬念就是能从飞行员嘴里撬出什么秘密。宣判什么就是个庆典,抓住个美国佬狠狠虐就对了。何况这飞机的确是进入苏联领空拍了不少照片。

多诺万和苏联老间谍的戏份不多,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段。可句句精彩。从开始接受辩护到宣判有罪,最后事件出现转机进行人质交换,直到最后桥上两人最后告别,这才达到最高潮。这位两鬓斑白的老演员的演技终于爆发出来,短短几句话就把这戏最精华的部分不留痕迹的推了出来。

对面就是来接自己的人,只要走几步就能重获自由。可听说还有个人质没有抵达,老间谍笑了笑,看了眼这位律师,居然表示自己还能再等等。

待到多诺万在飞机上收到那份礼物时他痛哭失声,哪怕身边的飞行员连声致谢也没有再让他抬起头。

因为他终于知道,这位老头在被抓的那一刻就知道,哪怕自己回到了苏联,等待自己的也只有一个结果。多诺万也问他,你有没有想,万一你回去以后~~~~~。老头的回答是"他们拥抱我,就没什么事。直接把我带到汽车后座,那就。"

等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从桥上走开,灯光熄灭,多诺万还是一个人站在桥头,目送这位连朋友都算不上的委托人离去。

最后还有个印象很深的镜头,多诺万坐的火车在穿过柏林墙的时候看到几个人试图翻越挂了铁丝网德的水泥墙,被当场击毙。人类渴望自由的愿望有多强烈,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二、后人如何评价马里亚纳海战

马里亚纳海战,又称菲律宾海海战,1944年6月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日、美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进行的一次海战。它是一次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海空大战,也是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

战争背景

进入1943年下半年,美军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取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夺得太平洋战场主动权,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不利局面,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美国决定以中太平洋为主,西南太平洋为辅的双线方式对日军发起反攻。其中中太平洋一路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频频“越岛”进攻,很快就夺取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1944年5月,斯普鲁恩斯又挥师西进,企图拿下日本内防御圈上的重要岛链——马里亚纳群岛。

马里亚纳群岛位于琉球、台湾和菲律宾以东,硫黄列岛以南,加罗林群岛以北,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占领马里亚纳,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美国的大型远程轰炸机B-29就可将日本本土纳入其作战半径,中国台湾和菲律宾也将处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下,如此便可打击日本工业及军民士气。因此,美军制订了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严密计划,即由斯普鲁恩斯指挥第5舰队,负责掩护登陆马里亚纳的部队,登陆部队由第51特遣舰队司令理查德蒙德·凯利·特纳海军中将指挥,在6月中旬进入马里亚纳海域,对附近机场、港口的飞机和船只进行封锁及压制,并准备进攻塞班岛,以夺取空军基地。5月26日,斯普鲁恩斯率领军舰驶离珍珠港,6月9日,驶抵塞班,开始炮轰马里亚纳岛上的机场,炸毁124架日机和20多艘出入塞班的日本运输舰船。而对日本来说,马里亚纳群岛是其“绝对国防圈”上核心的一环,不容侵犯。因此,当日军察觉美军夺占马里亚纳的企图后,原本为抵挡麦克阿瑟战线而发动的“浑”作战被迫中止,作战舰艇往北支持小泽治三郎,转而发动日本帝国大本营苦心策划的“阿”号作战——以岸基飞机与航空母舰机动舰队挑起海上大决战,从而一鼓作气,打败盟军主力舰队来扭转劣势。小泽的兵力虽不及斯普鲁恩斯,但是日机的续航力比美机大,可以设法让战斗在日机的作战半径以内、美机的作战半径以外展开,而且考虑到马里亚纳群岛上还有170架飞机可以进行有效支援,小泽还是率领第1机动部队自信地踏上了征途。

6月13日,斯普鲁恩斯忽然收到“泥鱼”号潜艇发来的电报,在塔威塔成群岛北端发现日本大舰队。斯普鲁恩斯和他的助手们讨论了日本舰队的动向,经反复思考,他作出了如下决定:通知前去空袭硫黄岛的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作好随时返航的准备,令驻守马绍尔群岛的岸基航空兵派出远程水上飞机,搜索塞班以西洋面,严密监视日本人的进击方向;改变舰队原来的加油计划,以便让第58特混舰队在对手到达的前一天加满燃油;特纳海军中将指挥北方攻击部队继续航进,按预定计划在塞班登陆。

6月15日,美军在联合远征军部队司令特纳指挥下顺利登陆塞班岛,原本认为日军无力增援的斯普鲁恩斯发出18日登陆关岛的命令,不料同日18时35分,美国潜艇“飞鱼”号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发现一支日本舰队,19时45分,另一艘美国潜艇“海马”号在菲律宾苏里高海峡北部岷答那娥附近也发现另一支日本舰队,17日夜里,又一艘美国潜艇传来接触报告。直到这时,斯普鲁恩斯才摸清了日本人要冒死和美国舰队决战的意图。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于是下令推迟在关岛登陆的日期,17日,召回刚毁灭硫黄岛及父岛航空兵力的第1与第4支队,并从特纳的联合远征军舰队抽出8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来强化第58特遣舰队的军力,联合远征军的登陆舰队则先开往东方海域避风头,第58特遣舰队则准备与日舰队接战。18日中午,第58特遣舰队集结完毕,斯普鲁恩斯移交战役指挥权给第58特遣舰队指挥官马克·米契尔,随后其全部5个特遣群共15艘航空母舰摆开阵势,其中以7艘战斗舰为主的第7支队摆在日本舰队与4个航舰特遣群之间,以防日本水面舰队接近美国航空母舰,除掩护第7支队的第4支队航空母舰外,其余第1、2、3支队皆部署在战舰舰队后方展开,挡在塞班岛西侧,随时迎接日军攻击的到来。

日本方面,6月15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领日本第1机动部队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驶入菲律宾海的集结点。两天前,他已命令宇垣缠率领第一战列舰战队撤离比阿克水域,掉向北上。16日,2支日本部队兵汇一处,下午加油完毕,继续向东挺进。在此处,小泽中将将2支日本部队混编成甲、乙、丙3支部队,共有9艘航空母舰,搭载400余架飞机,舰队还有5艘战舰(包括2艘世界最大的大和级战舰),分别由小泽、城岛高次海军少将和栗田健男中将率领。小泽并未如同斯普鲁恩斯所设想采取分兵合击策略,而是打算利用日本在关岛、罗塔岛等地设有航空基地的地利之便,将舰队部署在美国舰载机打击半径以外,同时日本舰载机起飞攻击美舰队,在穿越美军舰队后,飞行至罗塔岛与关岛等地降落加油挂弹准备下一轮攻击,实施所谓的“穿梭轰炸”。如此就能大大延长日本舰载机的打击范围,而美国舰队则无法攻击日本舰队。同时,小泽也希望角田的岸基飞机助他一臂之力,抵消美国舰载机的数量优势,可是小泽根本没有想到,美军早已抢先下手,摧毁了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绝大部分航空兵力,而驻守马里亚纳的斋藤中将为了保全面子,竟没有如实向小泽通报情况。如此看来,日方的作战计划一开始就无以保证。

随着小泽舰队进入菲律宾海,双方舰队发觉彼此的存在后,这场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战役与舰载机空战,即将拉开序幕。

战争经过

基于中途岛海战的经验教训,从6月18日起,小泽就不停地派出多架侦察机对美军进行严密搜索,并于下午发现了美军舰队,只是因天色将黑,己方的飞行员多未接受过夜航训练,才没出动飞机,而是命令丙队向东,自己则率甲乙两支编队向南,在美军飞机作战半径之外过夜,等待次日天亮后再出击。19日日出前,小泽就先后派出了战列舰和巡洋舰所携带的44架水上飞机进行侦察,15分钟后,发现美军舰队在400海里外,还没有进入美机的作战半径,而美机却已经在日机的可攻击范围内。而且现在美国舰队尚未发现日机所在,此时出击乃天时地利之选。于是,从19日7时52分开始,小泽先后派出326架飞机对美军发动了3次攻击,企图以大量的战机一举击破米契尔的空防。

9时50分,美军通过雷达在150海里外发现日机,米契尔立刻命令甲板上所有飞机起飞,前去拦截日机。本来双方在遭遇时,美军飞机应还无法爬升至日机高度,但日机却浪费宝贵的10分钟对机群重新调整,使美军有时间迅速爬升至与日机相同的高度,并监听到日机指挥官指令而改变拦截战术。之后,以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主的美机对已显得落后的日本飞机进行拦截,日本第一波攻击机群损失42架,日机也对美国的战舰群发起了进攻,1枚炸弹命中“南达科他”号。

11时39分,规模最大的日机第二攻击波再度被美国战机拦截,美国F6F战机围着技术欠佳、性能落伍的日机穷追猛打,演变成空中大屠杀,至少70架日机在这波拦截中被击落,被后来的美军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仅有的突出重围的20架飞机,14架接着又被第7支队的防空炮火击落,一架天山鱼雷机撞在战斗舰“印第安纳”号水线附近,但鱼雷未爆炸;另有6架彗星俯冲轰炸机在正午时对第2支队展开攻击,1枚炸弹在“胡蜂”号上空爆炸,2枚炸弹在“碉堡山”号近处海中爆炸,2舰受损轻微。第3支队遭受几架鱼雷机攻击,“企业”号躲掉1枚鱼雷,其他飞机则被美国防空炮火打退。总计第二波日机128架共折损97架,另外侥幸逃生的31架则返回小泽舰队,而美军却几乎未受损失。

第58特遣舰队取得对日本舰载机的压倒性胜利,但始终未能发现小泽舰队并给予打击。但是,小泽舰队也没有逃离美军的攻击。早在19日8时,美国潜舰“大青花鱼”号就发现了小泽舰队的甲队,并对其进行鱼雷攻击。日舰“大凤”号被1枚鱼雷击中,但由于该舰装甲雄厚,特别注重防御能力,一时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直到下午3时,由于油气自管内外泄,浓度过高,加上舰内人员不慎引起火花,使舰内燃起大火,同时引爆了弹药库,使“大凤”号腹部接二连三发生大爆炸,小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旗舰“大凤”号,移乘重巡洋舰“羽黑”号离开,但其通讯设施远不足以担任旗舰的重要位置。中午时分,美军“棘鳍”号潜舰同样闯入了小泽舰队的甲队舰群中,当时日航空母舰“翔鹤”号正进行收回飞机的作业,无法机动规避鱼雷攻击,“棘鳍”号发射的6枚鱼雷至少有3枚命中“翔鹤”号,使“翔鹤”号立时失去战力,并在当日14时32分沉没。

正当小泽损失自己的2艘大型航空母舰时,日本舰载机发起了第三攻击波。但是,这次日方并未顺利找到美舰队,只能返回。不幸的是,在返航途中遭遇美军约40架战斗机,经过一番恶战之后,日军损失5架战斗轰炸机、1架鱼雷机和1架战斗机,并失去了攻击美军舰队的战机,只得返回母舰。

上述3个攻击波结束后,飞行员向小泽报告击伤美军5艘航母和1艘巡洋舰,比真实情况夸大了许多,使小泽认为战果辉煌,决定出动所有飞机乘胜追击,给美军更大的打击。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他所派出的战机遭到了美机的沉重打击,共损失战斗机18架,轰炸机22架,鱼雷机4架。19日的战斗结束。

19日夜间,为了20日能够再度派出其剩余百余架的舰载机袭击美舰,小泽趁夜色率领舰队转往西北,暂时避开跟第58特遣舰队的接触并进行加油。而美军鉴于飞行员在白天空战中的劳累,夜间并未派出侦察机巡查。因此,20日早,当美军一面西进一面派机侦察时,却发现日舰不见了踪迹。直到15时40分,美舰才发现小泽舰队,米契尔派第58特遣舰队第1、2、3支队对日舰发起进攻。

17时30分,美机先发现了日军的补给船队,部分美机立即进行了攻击,击沉了日军“玄洋丸”和“清洋丸”2艘油船,击伤了“速吸”号油船。其余美机继续向西,很快发现了日军舰队,便展开攻击。而小泽早在16时就知道美军航母编队正在后面进行追击,而且自己位置也已暴露,肯定会遭到美军飞机的攻击,便停止海上加油,全速向西北撤退,并以部分水面舰只组织了一支断后编队,向东航行,担负掩护。随后将舰队残存的75架战斗机尽数派出,进行空中掩护,同时3个编队相互靠拢,缩小间距,以便发挥护航军舰的防空火力。美机临空后,先与空中的日军战斗机发生空战,尽管日机数量上、性能上以及飞行员素质上都比美军差,被击落40余架,仍相当顽强拼死苦战,协同水面舰只的防空火力击落美机20架。美机突破日机空中拦截后,对日军舰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了“飞鹰”号航母,击伤了“瑞鹤”号、“隼鹰”和“千代田”号航母、“榛名”号战列舰和“摩耶”号巡洋舰。

20时45分,美机完成攻击后,开始在越来越暗的夜色中返航。大批飞机因为燃油耗尽需要在海上进行迫降,所以米契尔只能冒着被日舰发现的危险,下令整个舰队打开照明。尽管如此,由于各机油料殆尽,加上200架飞机同时联络舰队所造成的通讯混乱,许多飞行员无视降落信号灯官的指令而争先恐后地扑向甲板,导致许多混乱与意外。在此回夜间降落中,美机损失80架,是战斗损失的4倍。

米契尔随即率领编队西进,沿着飞机返航的航线航行,以搜寻落水的飞行员。斯普鲁恩斯原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并计划在21日白天再次出动飞机或使用战列舰为主的水面战舰,彻底消灭小泽的残部。但小泽却于20日晚8时46分接到丰田的撤退命令,率领日舰队向中城湾驶去。至此,马里亚纳海战结束。

战争结果及评价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海战,以美军的最终胜利宣告结束。在这次海战中,美军以2艘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117架飞机的代价,击沉了日军航空母舰3艘、油船2艘、潜艇20艘;击伤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击溃岸基飞机247架,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打击对日军而言是致命的,在短时间内,日军再也无力恢复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舰队。美军则由此而彻底消除了日军舰队的威胁,完全夺取了太平洋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孤立了马里亚纳守军,确保了马里亚纳登陆战役的顺利实施,也为美军以后的战略进攻赢取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如何评价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做出的决策

联合舰队的中途岛作战计划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硬伤”——遥远的中途岛不仅脱离了己方岸基航空兵掩护范围,而且后勤补给线拉伸过长,即使攻克也难以坚守;计划太过复杂,又为了兼顾实际意义非常有限的阿留申作战导致兵力严重分散,各舰队根本无法互相援护;航母机动部队需要以并不充裕的兵力去同时对付陆上基地和敌舰队这两个难以兼顾的目标,难免会顾此失彼;作战时间表卡得太死,既来不及充分准备、也毫无灵活变通的余地;对美军主动迎战的可能性、对美航母舰队的实际作战水平作了完全一厢情愿式的乐观估计......等等。这些战略上的严重失策并不是作为执行人的南云的责任,虽然南云是机动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但中途岛作战计划完全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及其少数亲信幕僚独断决策并强行使其通过的。由于决策权完全被山本的小圈子所垄断,南云并无多大的发言权,实际上南云个人对强行上马的中途岛作战也有疑虑,当然也要看到南云并没有激烈反对MI作战(不过如果南云激烈反对的话没准会有被本就对他有所不满的山本直接摘乌纱帽的危险,南云可能是在明哲保身),对美军可能突然袭击并给航母机动部队带来重创的风险,他和同时期日本海军的其他将领一样也是估计不足的。直到战役前一天尽管己方运输船团已被美军定位和轰炸,且无线电侦测显示中途岛方面美军动向活跃,南云仍然判断美军不会立即前来迎击,多少也是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吧。当然日本海军当时有这种乐观轻敌情绪的远不止南云一人。

南云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存在问题,但并不是一些评论家所认为的罪魁祸首:

1)换弹问题:南云在0710时刻决定将一航战舰攻挂载的鱼雷换成炸弹,这是基于飞行员反馈对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7时后中途岛美机立即向机动部队发起了攻击(并差一点撞击赤城号舰桥),为了摧垮中途岛基地、保证机动部队的安全,的确有必要发动第二次打击。而且再发动一轮攻击也是第一攻击波指挥官友永丈市、航空参谋源田实等经验丰富的航空派将校们力主的,南云采纳来自一线航空人员的建议恰恰是合情合理的。

随后在0745得到利根4号侦察机发现美舰队的报告后南云下令停止换弹,8时后确认其中存在航母后又下令重新换回鱼雷,造成了一航战的疲于奔命。有人批评南云此举纯属自讨苦吃,是南云不懂航空作战的体现,挂载炸弹的舰攻一样可以对付敌舰,实则大谬。二次换弹的决策同样是南云和参谋们集体讨论的结果,而且恰恰是合乎航空作战的合理要求的——舰攻挂载对地用重磅炸弹时无法进行俯冲轰炸,只能以很慢的飞行速度进行精度相当差的水平轰炸(在1942年下半年的南太平洋海战中曾有这样的战例:6架舰攻对重伤后已被美军放弃的大黄蜂号进行的水平轰炸仅一弹勉强命中,更不要说对付完好的航母了),根本不可能指望派这样的飞机去执行与送死无异的行为。

2)侦察问题:机动部队在当天派出的侦察力量的确不足,但由于机动部队在一开始就被不当的作战计划大大分散了力量,侦察机不足的问题并不完全是南云的责任。而且日军当时对航母的运作上本身就有对航空侦察重视不足的缺陷(因为多派一架侦察机就意味着少掉一架可用的攻击机和一个熟练的机组,而日军又自以为是地觉得美军不可能立即前来迎战),这要到中途岛战役的惨痛教训后才得到部分纠正。实际上当天6时左右筑摩5号机已经从美航母特遣舰队上方飞过,但操纵员违反规定从云层上方飞过(按规定应该是在云下飞行,哪怕这样要冒被发现和击落的危险),错失了发现美军航母的宝贵机会。当然也要注意到,美军由于预计到日军进犯中途岛而加强了航空部署,所以在4日0530美军PBY侦察机就率先发现了机动部队、仍然抢先一步。但若筑摩5号机侦察顺利,南云仍有挽回局面的余地(美军因舰载机飞行半径较小需要缩小攻击距离,因此直到0700企业号才开始发出攻击波)。至于利根4号机先是延误起飞随后又偏离航向,发现美舰后又始终不能准确报告舰队编成,给南云等人带来极大困扰。但事后看来若不是偏离航向,利根4号机恐怕也不可能找到TF16,而且利根4号机报告发现TF16已是0740,此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第一攻击波已在起飞中,机动部队想要补救为时已晚。

3)没有立即发进第二攻击波:南云在7时没有主动出击的可能——从7点到8点,美军中途岛岸基航空兵不断袭击机动部队,各航母忙于规避炸弹和鱼雷根本无法进行攻击机的起降作业,而舰攻想要完成加油换弹、从机库提升至甲板、定位、发动和暖机直到最后起飞这一整套作业,正常也需一个小时,更不要说在频繁遭到空袭骚扰的情况下了。0820当中途岛美机散去后,二航战司令山口多闻曾建议南云立即发出第二攻击波,但南云没有采纳,很多评论家据此指责南云缺乏山口那样的主动进取精神,实际上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0837开始第一波空袭中途岛的一百多架舰载机返回机动部队上空,来自第一攻击波的飞机中,一部分在空战中已经受损或机组成员受伤,一部分燃油行将耗尽,急需在航母上降落进行整补。而当时的航母并不具备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业的条件,如果按山口的建议立即发出第二攻击波,将会面临三个问题:①让第二攻击波起飞就意味着第一攻击波不能立即降落,相当一部分飞机将会因受伤或燃油耗尽无法支撑而不得不迫降海面,这些宝贵的飞机和机组的损失,南云无论如何担待不起;②一航战的舰攻尚未完成换弹和整备,没有达到作战状态(不过山口的二航战因为一开始就预定第二波派出舰爆,当天没有遇到换弹问题,山口的飞机倒是可以起飞的);③7时起为应付美机无休止的空袭南云已起飞了几乎全部零战,此时经过数轮空战燃油和弹药也十分紧张急需补充,如果派出第二攻击波必然会面临派不出战斗机护航的问题,而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攻击队在敌舰的防空火力面前无异于送死(这是珊瑚海海战以及当天上午美军对机动部队飞蛾扑火的袭击证实了的。当然对于山口这种一向为达目的不惜拿飞行员的生命做赌注的人来说,他对这种做法没什么心理负担,他在中国战场就曾经让轰炸机在无护航条件下出击)。因此,山口在0820的建议实际上并不可行(即便真的发出攻击波,由于TF16企业号、大黄蜂号已在0800起飞了全部舰载机,TF17约克城号在0837也起飞了舰载机,美军也已经抢到了先手)。

之后从0837到0918机动部队一直在回收第一波飞机和燃油耗尽的战斗机,而0918回收完成后直到1020美军轰炸机到来,这一个小时内美军VT-8、VT-6和VT-3三个鱼雷机中队连续进行空袭,再次搅乱了机动部队的行动,起飞作业也就无从谈起(直到美军俯冲轰炸机抵达,4艘航母的甲板上仍然空空如也,没有一架攻击机完成整备可以起飞)。因此在错失了当天早上6时发现美舰的机会之后,机动部队实际上已回天乏术。

4)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的损失:由于日军一开始就兵力过于分散导致护航力量薄弱,由于日本军舰在防空武器和雷达性能的落后,由于日军航母在设计上的固有缺陷,由于日本海军对损管的准备和训练严重不足,由于频繁的起降作业以及反复无常的换弹造成机库内燃油和弹药大量堆积变成了极好的火药桶......赤城、加贺、苍龙这3艘航母的损失可以说无法避免。不过除了如前所述有一定合理原因的换弹外,其他方面当然并不是南云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飞龙的损失就更加不是南云的责任。在3艘航母重创后山口立即率领飞龙进行反击,南云虽然追认了先前由临时接替指挥的阿部弘毅代发的反击命令,但在航空侦察和审俘得知美军有3艘航母后南云做出了正确判断,下令停止反击并命令飞龙北上退避,然而好战的山口拒不听令一骑绝尘而去,最后筑摩号追上飞龙之后才以灯光信号迫使山口服从命令掉头归队,而此时单舰狂奔的飞龙与TF17的距离已不足100海里,再继续前进下去势必将与美军迎头相撞。不久后下午17时飞龙遭到空袭命中,如果山口一开始服从命令规避,本不至于将自己置于这个过于突前的危险位置(接近美机极限打击范围,因为当时接近日暮,如果飞龙之前没有向东一路狂奔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美机就要面临夜间返航的危险,极有可能取消打击)。飞龙中弹后伤势本没有到无可挽回的程度,但山口在失利后自暴自弃一心求死,在没有全力抢救的情况下就武断决定放弃飞龙并自沉,导致白白多损失了一艘宝贵的航空母舰(更不要说他在当天下午急不可耐组织的反击导致大批飞行员战死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总结:中途岛作战本身就存在很多极为致命的漏洞,这是无论如何精明的战场指挥都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南云在中途岛最大的责任是对敌情判断先入为主过于乐观(虽然这是当时日本海军普遍存在的“胜利病”,并不只是南云一人如此),没有重视美军主动迎击的风险的结果就是一没有注意加强航空侦察、错失了先机;二因为抱着美军不构成致命威胁的幻想,应战时满足于按部就班、不够积极果断。但是南云的决定也并非没有合理原因,事后诸葛亮地指责南云一个人的过失是不对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